原来清明远没那么悲

长久以来,我总是将清明与鬼节做等量对比的,认为就是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上坟扫墓的日子,是一个充满的了悲伤的日子,从未曾去注意过它还有那么多的说法与风俗。

清明节的由来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据说大禹时期就已经有了,然而清明扫墓一事被纳为清明内容,却是在唐玄宗之后的事情,这事儿还得从一个动人的故事说起。

山西翼城有座绵山,绵山上有一则世代流传的佳话,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早年为避祸害,携了一帮臣子跑路,一路上稀稀拉拉走掉了不少,但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着他,并在他极度饥饿之时,毅然挥刀割下了自己的大腿肉,为重耳做了一顿烧烤,救了他的性命。

然而多年后成为晋文公的重耳在重赏群臣时被他人提起才幡然想起于自己有割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三番相邀而不得,只得亲率众臣至介子推与老母隐居的绵山相请出山,孰料介子推倔劲儿十足,拉着老母望山上跑了,你说你狠的下心割肉救人,干嘛就狠不下心去接受主公亲邀之请呢?也不知哪个倒霉催的跟晋文公出了个主意,说你把这山三面一烧,他还不得从那面出来?晋文公想来也是急病乱求医,大手一挥,烧!山火烧了三天三夜,终还是没有见到介子推出来,搜到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发现了与老母抱树焚身的介子推,晋文公那个心伤啊,可事已如此,又能如何呢?他厚葬了介子推与其母,砍了一节老柳树的木头,还发现了介子推挡住的树洞里有一封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血书晋文公以后就一直带在身边,并用那节柳木做了双木屐,常常望着木屐长叹:“悲哉足下”。并下令将火烧绵山的这三天定为寒食节,以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一生也是执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这三天正好是冬至之后的第105-107天,而第108天,就是清明节。唐玄宗理国时期,颁令天下,寒食节三天扫墓。

然而后人多将这两个节日一起过了,逐渐地都在清明节扫墓祭祖。

然而,清明节扫墓,并不是主要活动,活动内容相当丰富。踏青是必须要有的节目,“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到清明节,家人友人相邀随行一起,到田野踏青寻春。这时原本被诸多旧俗禁锢在家的女子也不用担心有什么禁忌了,全都收拾一新,涂脂抹红,而男子也多会收拾整洁,装B扮酷地去“访柳寻春”。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日子啊?

将所有的病灾写在纸鸢上,待放高之后剪断绳线放飞,为一年的平安做祈祷;荡着秋千为一年的顺利招旺运;蹴鞠比赛以去寒食之气,以迎春意盎然。

所以清明远没有那么悲伤的氛围,相反老祖宗们的清明比我们过的要开心多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